

腓利门书劝我们,务要饶恕接纳人。保罗劝勉腓利门,原谅犯错小仆人。
《腓利门书》第一章
1 这是保罗书信中唯一在卷首自称囚犯而未提到使徒身分的信。“囚犯”拽实际被囚下监,所以信中有盼望早日获释的话(22节);而非象有的解经家所说只属象征意义或比喻写法。写信时,有提摩太为伴,故与提摩太联名问候;但全信都用“我”称保罗自己,用“你”称对方,只有22,25节例外。腓利门是歌罗西教会的信徒,可能是保罗领他归主(19节),是阿尼西母的主人。保罗称为“所亲爱的同工”,一开始就将他放进主基督里的全新关系中,要他明白所属的是讲求彼此相爱的地上新默契(参罗15:7),为阿尼西母在这默契中的新地位写下伏笔。
2 一般认为亚腓亚是腓利门的妻子,因为她的名字紧接着出现于腓利门之后,而“妹子”一词也可译为“我们的姊妹”。亚腓亚既为女主人,决定是否接纳逃奴当具关键作用。
4-7 保罗书信中的感恩虽为当日书信体中惯用形式,但他常用感恩的话点出全书题旨。这几节提出“爱心”(5,9,16节)、“祷告”(4,22节)、“善事”(6,14节)、“快乐”与“畅快”(7,20节),还有“兄弟”(7,20节)和“为基督作的”(6,16节),都在信的其余部分再度出现。
5 本节的“听说”二字似乎暗示保罗并不直接认识腓利门(参弗1:15;西1:4),这是他在其他书信中提到不认识的人或非亲身经历到的事的习惯用法。从19节所言,保罗又很象领他归主的人;可能腓利门从保罗差往歌罗西的同工(例如以巴弗)那里听道得救。正因为不直接认识,所以保罗在信中先用委婉口吻建起感情的桥梁。“信心”当指忠实之心,因乃同时向基督和信徒而有。“圣徒”:歌罗西教会的基督徒。
7 腓利门大概是个很慷慨的人,在教会中周济助人;信徒的生活大得改进,仙心同感畅快。保罗因此称赞他,希望他也能对阿尼西母慷慨,使保罗的心同样得到畅快。
8-10 “吩咐…求”;保罗不凭他使徒的身分求腓利门接纳逃奴阿尼西母,只用央求语气,说明此要求是出于爱。阿尼西母称为保罗“捆锁中所生的儿子”,可能保罗在狱中带领了他归主,并且为他施洗。
9 保罗以双重资格为阿尼西母求情。“有年纪的”原文也有“使节”之意。这是他的地位;为了福音的缘故,他被囚禁,现在是囚犯。本节有同说:一个上了年纪为主忠心奔走一生的人,现在求他做一件须本着爱心去做的事。
11 “益处”:保罗用的是双关语。“阿尼西母”的意思是“有益处”。逃奴对主人本来没有什么“益处”,但腓利门若收纳他,他可以名符其实做个“有益处”的人。
12 “他是我心上的人”:保罗因福音的缘故爱阿尼西母万胜骨肉。职权尼西母是逃奴,没有一点社会地位,而且随时可被处死。福音真理叫保罗打破这种隔阂,看他如同儿子(10节),腓利门看他如同弟兄(16节)。人与人建立在福音真理上的新关系,令社会上许多不良制度不是被推倒便是获得改良。
14 出于爱的行为不会勉强,而是甘心。
15 阿尼西母逃跑之后相信了福音,如今重返。腓利门不只得回一个奴仆,而且是一位有永生关系的主内弟兄。
17-18 从保罗待阿尼西母的恩慈,可以看出神向罪人施行的慈爱。保罗说:“他若亏负你…都归在我的帐上”(18节)。依罗马法律,收容逃奴的人须赔偿原主人的损失;故说若有亏欠可归在保罗的账上,可能包括阿尼西母当日所偷去的财物。
19 “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腓利门可能是保罗或他的同工在歌罗西带领归主的。
24 “马可、亚里达古”:看《歌罗西书》4:10;“底马、路加”看《歌罗西书》4:14。由于新约记有保罗第一次被囚时路加在罗马(西4;14),而马可也有去罗马的可能性,有人认此为本书写于罗马的旁证。
从保罗书信总不忘提到人的同工的名字,知道他传道事工成功的一个原因,是他具有“团队精神”,也就归挥同工的合作精神。
犹大书,写的短,教导信徒防异端。假师傅们虽猖狂,早晚他们要灭亡。
猶大書细读细记犹大书,乃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兄弟犹大,写给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蒙保守的人..系论到圣徒为真道的争辩,异端入侵的危险,不守本位天使的受审,所多玛、峨摩拉人的堕落,为摩西尸首的争辩,该隐的道路,巴兰的错谬,可拉的背叛,对这些恶者的比喻,以诺的预备,纪念使徒的教训,在真道上的造就,在圣灵里的祷告,保守在神的爱中,仰望主的怜悯,以及最后的祝福等语。
本书是圣经中最严厉的一卷,是简述一切悖逆的史实。
本书的信息,是耶稣基督的保守,用以警告信徒防备假师傅,保守纯正信仰,为真道竭力争辩;在多人离道背教时,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主的怜悯。保守不致失脚,在祂荣耀之前,站立得稳。
【重要主题】假教师: 犹大警告信徒要防备假教师和那些拒绝基督权威的领袖。他们暗中破坏别人的信心,引诱信徒走上迷途。这些领袖和任何跟随他们的人必遭惩罚。我们必须坚定地维护基督教的真理。我们当避开那些歪曲圣经以求符合自己意图的领袖和教师。神真正的仆人,必定能在言行中忠实地反映出基督的样式。离经背道: 犹大也警告信徒要防备离经背道的事。我们要谨记神处罚背叛祂的人;我们也要小心,切勿游离对基督的委身。不愿在神的话语中寻求并认识真理的人,很容易会堕入背道的陷阱里。基督徒必须防备任何能引诱信徒离开真道的错误教导。
約翰三書细读细记约翰三书,乃年老的使徒约翰所写的第三封书信,是写给亲爱的该犹..系论到使徒的爱心,祝福的话语,按真理而行的喜乐,对该犹爱心接待客旅的称许与勉励,对丢特腓好自为首,恶言妄论,禁止人接待弟兄的指责,并且表样底米丢的善行,以及最后使徒的愿望,和代替问安等语。在这简短的书信中,是以爱心接待客旅,按真理而行,为基主要的信息;是以教导信徒去恶效善,心存真理,用真理来作见证,以遵行真理为荣神益人的途径。
【重要主题】
款待:约翰写信鼓励那些恩慈待人的人。当时,过路的基督徒同工非常需要信徒真心的款待,今天也是一样。忠心的基督徒教师和宣教士需要我们的支持。不论甚么时候,你款待别人,便是在他们的事工上有分。
骄傲:丢特腓不但拒绝款待别人,并且自以为是教会的首领。骄傲使他失去作真正领袖的资格。基督徒领袖必须避免骄傲,免致产生恶果。要小心,不要误用我们的领袖地位。
忠心:该犹和低米丢因为在教会中忠心事奉而得到称许。他们成为忠心、无私仆人的榜样。基督徒同工忠心事奉不是想当然的。要记得鼓励他们,免得他们在事奉中变得意志消沉。
【真理与信徒的关系】
一、在真理中爱(1节「诚心所爱」原文)
二、存在心里的真理(3节上)
三、按真理而行(3节下,4节)
四、为真理作工(8节)
五、真理给信徒作见证(12节)
【两个「正如」】
一、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2节)──里外一致
二、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3节)──知行合一
【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
一、行善:
1.该犹所行的:
(1)按真理而行(3~4节)
(2)忠心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爱心接待(5~6节)
(3)一同为真理作工(7~8节)
2.行善的属乎神,又有众人和真理给他作见证(11~12节)
二、行恶:
1.丢特腓所行的事(9~10节):
(1)在教会中好为首
(2)自己不接待,又禁止别人接待
(3)用恶言妄论神的仆人,并将接待的弟兄赶出教会
2.行恶的未曾见过神(11节)
【三种见证】
一、见证真理──有弟兄来证明(原文「见证」)你心里存的真理(3节)
二、见证爱心──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原文「见证」)了你的爱(6节)
三、见证行善(12节):
1.有众人给他作见证
2.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
3.就是我们也给他做见证,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
【约翰三书】
一、教师的欢心(1-4)
二、基督徒的款待(5-8)
三、爱心的要求(9-15)
路加福音主为人,主来世上救灵魂。到处寻找迷路羊,救赎浪子上天堂。
福音书的作者都是隐名的,但早期的教会历史资料,均指出本书的作者是医生路加。从本书的内容与一些特色,亦可左证它应系出于医生路加之手,其理由如下:
(一)根据本书和《使徒行传》的开头序言,我们知道这两本书是同一位作者(参一1;徒一1)。
(二)而使徒行传的作者,明显乃是在使徒保罗第二次出外旅行传道途中,才新加进来的一位同工助手。因为在行传第十六章的叙事文中,突然由第三人称的『他们』,转变为第一人称的『我们』(参徒十六6~10),并且从此以后,在大多数场合都用『我们』来代替『他们』(参徒十六12~13,15~16;廿5,13~14;廿一1,7等)。
(三)在本书和《使徒行传》中,常可发现一些医学式的表达法,例如:「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四38;对照太八14;可一30);「有人“满身长了”大痲疯」(五12;对照太八1;可一40);「有一个“患水臌”的人」(十四2) ;「汗珠如“大血点”」(廿二44);『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徒三7);『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徒廿八8)等等。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作者必定是一位相当有医学常识的人。
(四)又从《使徒行传》最后一章可知,作者本人曾陪同使徒保罗一路到达罗马(参徒廿八14);当保罗坐监的时候,他甚至可能一直陪伴着保罗。在使徒保罗的同工助手当中,这样一位又具医学知识,又在保罗坐监时还陪伴在他左右的人,当然非『医生路加』莫属了(参西四10,14;门23~24)。
约翰一二三卷书,劝勉信徒认识主,持守真理防异教,彼此相爱最重要。
约翰二书细读细记约翰二书,乃年老的使徒约翰所写的第二封书信,是写给蒙拣选的太太,给一位姊妹写的.其内容要义,系论到使徒的爱心,祝祷的话语,爱真理的喜乐,彼此相爱的命令,敌基督者的迷惑,警告接待传异端者,以及最后使徒的愿望,与代替问安等语。在这短短的书信中,讲到爱字出现七次(约贰1,2,3,5,6),真理出现五次(约贰1~4),可知爱心与真理乃为本书主要信息,是以指示信徒如何相爱为遵行真理,用真理来对付传异端者的教训,以达到维护真理之目的。
【重要主题】真理: 基督徒生活的重点是遵从神的话,也就是遵从圣经的教训,因为神就是真理。基督真正的跟随者必须持久不变地遵从祂的真理。要忠于基督的教导,我们必须寻求认识圣经,但千万不要歪曲圣经的信息,以符合自己的需要或目的,也不可鼓励别人误用圣经。爱: 基督的命令是要基督徒彼此相爱。这是真正基督教信仰的根基。
要完全遵从基督,我们必须服从祂吩咐我们彼此相爱的命令。实践爱就是帮助别人,施舍和补足别人的需要。假领袖: 我们应当谨慎,有些宗教领袖并不忠于基督的教导。我们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去传假信息。不要鼓励那些和基督作对的人。要远离那些假教师,留心省察教会的教导是否正确。
【爱和真理的关系】
一、在真理上爱(1节上「诚心所爱」)
二、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1节下)
三、爱是为真理的缘故(2节)
四、恩惠在真理和爱心上与我们同在(3节)
五、彼此相爱就是遵行真理(4~5节)
【基督徒对于真理的正常态度】
一、要「知道」真理(1节)
二、要让真理「存在」我们里面(2节)
三、要「遵行」真理(4节)
【基督徒正常的爱心】
一、动机正确的爱──为真理的缘故(1~2节)
二、蒙神恩惠的爱──常与我们同在(3节)
三、遵行命令的爱──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4~6节)
四、具有见识的爱──能辨认并拒绝接待异端工人(7~11节)
【基督徒的为人原则】
一、对己要严格──心中持守真理(2节)
二、对神要顺服──遵行从父所受的命令(4节)
三、对弟兄要相爱──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5节)
四、对迷惑人的要小心──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7~11节)
【两种命令】
一、在真理中行走的命令(4节)
二、在爱中行走的命令(6节)
【不可接待异端假教师】
一、如何辨认异端假教师:
1.他们不认耶稣是成了肉身来的(7节)
2.他们越过基督的教训(9节)
二、接带异端假教师的后果:
1.失去我们所作的工,不能得着满足的赏赐(8节)
2.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11节)
马可福音主为仆,主来世上受劳苦。服侍众人作榜样,门徒效法爱小羊。
系记载施洗约翰的传道,被斩,耶稣的受浸,受试探,在各处医病赶鬼,行神迹奇事,召选差遣门徒,讲解撒种比喻,论法利赛人之假冒,预言受难复活,降临,登山变象,其他各种教训比喻,骑驴进城,洁净圣殿,预言圣殿被毁,末日灾难的预兆,设立圣餐,以及祂的受死,复活,升天等事。
一·奴仆耶稣的降生和预备工作(1:1-13)耶稣来到世间,并不是一件神秘或出人意表的事,因为旧约先知已清楚预言神要亲自差遣一位至大的使者到来,为以色列和整个世界带来拯救和永远的平安。接着,施洗约翰宣告这位期待已久的弥赛亚终于来了,祂要住在世人中间。今天神在世上的工作也是一样,耶稣也不是神秘或出人意表地来到,不过许多人仍然拒绝祂。圣经的见证让我们知道这一切,然而,有些人选择了不去理会圣经,就如当日人们不理会施洗约翰一样。
二·奴仆耶稣的信息和工作(1:14-13:37): 1.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
2.耶稣在加利利以外的工作。
3.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工作。耶稣拥有全能神的一切能力──祂使死人复活,使瞎眼的得看见,使身体残缺的得复原,并叫风浪平静下来。虽然耶稣有这一切的能力,祂却来到人中间作奴仆。耶稣的生命是我们今天生活的榜样。
既然耶稣都服事神、服事人,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三·奴仆耶稣的死和复活(14-16章)耶稣以奴仆的身分来到世间,所以许多人都不认识或不肯承认祂是弥赛亚。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因为神的形像或旨意与我们心中既有的概念不符。
耶利米,作哀歌,哀叹圣城的败落。哀叹自己的祖国,哀叹同胞罪孽多。
第一章至第二章
本书共分五章,也即五首诗歌,因此就可分作五大段:困苦、哀叹、指望、认罪、祷告。除了第五首诗外,每首诗都是先说到耶路撒冷遭毁的惨况,再说到神严厉的审判是公义的,再后向旁观者说一些话。每首诗都以祷告结束。可以说,全书充满了祷告。
读哀歌不是去分析它而是要进到它的灵里面。借着先知耶利米哀歌,可以看见神的心肠,每一个字都带着泪水,每一句话都是从破碎心中发出的声音。神的心为着他自己的百姓而粉碎了!这乃是神的灵,这乃是基督的灵。
哀歌五要旨,供生活上灵训:一、受苦的意义:本书作者在国家遭难,内心苦痛中,回顾历史往事。以色列有耶和华的圣约,不遵守的必遭灾祸。可见苦难是为了罚恶,使民族降卑后再得复兴的恩惠。苦难使人降卑,寻求神的救恩。
苦难使民族洁净,个人也因此蒙洁净,得拯救。二、公义的原则:《哀歌》的信息不住表达先知的神学信仰。以色列虽是神的选民,但是他们叛逆、犯罪,同样必须受神的刑罚,因为神的公义是罚恶的。旧约先知有责任指责人民的罪,传扬神的公义,所以被称为“以色列的良心“。
神甚至用外邦作为刑罚以色列的工具;审判必须从神的家起首,但最后的审判仍将临到外邦人;尤其因为外邦人往往过分欺压神的子民,神必须为子民伸冤。
三、罪恶的因素:以色列最大的罪,就是偏离神,去随从别神。他们败亡的原因正在此;以后的危险仍是这样。所以在怒气中存怜悯;另一方面也深体受苦能救助别人,将救赎的福音带到外邦。
四、盼望的根据:作者在极度的忧苦中想起这些,心中就有指望。他说“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衪的怜悯,不至断绝“。
在灾难中,他们应谦卑认罪,凭信心仰望神,盼望就产生了。盼望来自坚定的信心,相信神的信实,始终不渝:“你的信实极其广大!”五、敬拜的内容:“哀歌“不仅为以色列人在历代纪念民族苦难的敬拜的仪式(例如第七个月的赎罪日)中诵读,也成为历代教会纪念国难的礼拜所用的经文。
约伯记,讲苦难,苦难之中有恩典。约伯经历神熬炼,认识上帝得完全。
约伯记──火炼的精金
一,完整的饼要擘开,才能供应人(太十四19)
神拆毁的过程是从外到里:先是财产,后是儿女,家庭,再是身体的痛苦,进入魂的痛苦,灵里摸不到神,心灵的黑夜。
儿女爱宴乐不爱神,神击打至死,神不流无辜人的血。(提后三4)
约伯并不犯罪,顺服神,从神手中接受痛苦,三友惹动他的自爱,开始发怨言,本是里面定睛于主的眼,现在转向外面,失去安息。他因主跌倒的原因,是因为他全心爱主,而主不为他做应当做的事情。
二,三友魂的探索:
以利法凭感觉,神秘主义。比勒达凭心思,传统主义。琐法凭意志断言,教条主义。他们的分析出于魂,神属于灵,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唯有灵里明亮,经过神对付的灵,才能明白神的心意。
三友论的有些道理,但是全用在约伯身上不妥:[三章25节] 约伯平时恐惧的是失去家道丰富,接受撒但所铺的轨道,撒但从这点下手攻击他。主说:人的生命丰富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15) [五章7节] 人生患难如火星飞腾,
人遇见患难,没有出路时才去寻找神。专心寻求祂的就必寻见,叩门的要开门,祈求的要赐圣灵生命。
主就是永久的盘石,在祂盘石穴中流出活水,如同肋旁流出的血与水,使人的罪得赦免,得生命。(太七7;耶二十九13;申四29;诗十八2)
人在平原遇见灾难之火,才往山上逃跑,平原是预表撒但属地的范围;山上预表属天的神的国。圣经中有12座山,讲出各种属灵的经历,也有几处平原是仇敌的工作之地。
旋风带给他苦难,神在苦难中显现,问约伯近50个问题,使他里面亲眼看见神,不得不厌恶自己。 [四十二章12节] 神赐双倍的财富
给约伯,是长子的名分。(申二十一17)
本书系记述约伯的生平财富,遭受苦难的试炼,所遇友人的讥讽与争辩,以及最后的颤悔,蒙神的赐福。他经历内外煎迫,患难迭起,祸不单行,仍然始终不渝,视死如归,持守善道。其信心忍耐和毅力,诚如在火中熬炼的精金,为信徒留下了古今不可磨灭的榜样。
据古时传说,约伯本家是在加利利海的东区,叫做浩兰Huran。且以为他是以东地的第二个王约巴Jobab(意呼叫,创卅六 33),亦即当时沙漠之地游牧民族的族长。其财产丰富,势力雄厚,尤以为人正直,敬虔,慈善而著称。5 本书作者为谁,解经家意见不一,难以断定。惟据古犹太人之传说,以及名圣经学者戈德Mr.Mason Good之审慎考证,认为是摩西所写,(生平参一题),或者于五经之前。他曾住于以东毗邻之米甸旷野,可能是由约伯至近的后人得闻其故事,或者约伯当时还活着,摩西亲自从他那里取得家族资料参考而写成者。雨果Victor Hugo说,本书是「历代以来人类心思最伟大的产物」。
在约伯记中共有三十九章经文以诗体写成;此外在约怕受苦遭灾,以及他后来回复身份、地位与财富的过程中,都牵涉有超自然力量。基于上述原因,有些圣经学者便质疑约伯记所载事迹的真确性。是否真有约伯其人呢?若有,他又是何时何地的人物?有某些学者推测约怕只不过是小说里的人物,代表被掳至巴比伦期间,陷入极度痛苦里的希伯来民。约伯记所载那五个人(假如包括耶和华就是六个)的对话,包括有大量从亚兰语借过来的词汇,以及对话间所显示的极度一神主义,都反映出约伯记的写成日期乃在被掳之后。 学者们抱着怀疑态度而推想出来的理论,认为约伯只是小说里的人物,并将约伯记的写作日期推迟至被掳之后。为回答这些怀疑论者的疑问,我们必须提出强而有力的证据,以证明约伯其人及生平事迹,确是历史事实。
【约伯的故事】约伯记所述说的,是一个善良的人遭受极度苦难的故事。他的财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夺去;他不明白神为什么如此对待他,只有读者才知道神是要向魔鬼证明约伯的信心是纯全的。在他遭受这些不幸时,有三个朋友来安慰他;四个人进行了一场漫长的讨论。朋友们尝试解释所发生的事,将约伯的受苦与他的罪连在一起。约伯驳斥他们的理论,非但不接受他们的劝告──悔改而与神和好,反倒坚持自己是无辜的,并且质问神如此对待他是否公平。
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人物──以利户登场了,发表了四篇讲论,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这似乎与前面的情况没有两样。最后,耶和华亲自向约伯说话,祂所说的这些话改变了约伯的态度,因而以懊悔的降服来响应。至终,神宣称约伯是对的,并且恢复了他的繁盛与快乐。
【约伯记的日期与作者】资料所提议的日期范围极广,从摩西时代直延伸到希利尼时期。前面的讨论业已指出这个问题是何等令人灰心,如果我们可以把本书的语文放在希伯来文发展历史的适当时期上,可选择的就会窄得多了。
另一方面,它大量的古文体,以及与古迦南作品许多的模拟,暗示它是早期的作品,相当于所罗门时代,但可能是最早期的作品。
但是,如果将这类的特征解释为经由与腓尼基人的接触而在后来注入的,那么所谓的亚兰文色彩就可以用来支持一个晚期的、甚至是被掳之后的日期。然而,根据我们的看法,傅理曼(D. N. Freedman)对拼字法的研究现在已经使人难持任何晚于(主前)第七世纪的日期。
【书之要意】 全书所论,即苦难的利益。讲论本书的,多偏重撒但的作为;实际说来,当以神的爱为约伯遇苦难的原因,撒但只是神的工具。一、未经试炼的约伯—
—约伯未经试炼之先,本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二、经过试炼还未到神面前的约伯——约伯未经试炼之前,他的信仰与品格,是未经考验的,故未显出自己的失败;
三、经试炼后带到神前的约伯——即认识了神,亦认识了自己,坐在灰尘里,深深懊悔。总观全书所论:先述所遇的苦难,再述对于苦难的讨论,终述苦难的结果。约伯在苦难中,给我们留了最好的榜样。凡留意诵读的人,莫不从其中得着最深的教益。——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著者】著作本书者,或以为即约伯自己,或以为是以利户;也有人以为是出自以赛亚的手笔,或其以后的先知,亦多有人以为是着自摩西,即当摩西在米甸牧羊时,写此书寄与在埃及遇难的同胞,藉此安慰并坚固他们的信心。且以约伯出世时必与亚伯拉罕相去不远,在那世代中,尚有少数人仍能保存信仰敬畏神,如麦基洗德之为至高神的祭司。
书中既未言及摩西的律例等事,可知此书必是出现于摩西五经之先,可为圣经中最早之书。或有人主张约伯生于亚伯拉罕之先。此书以年代论,应列于创世记十一章与十二章之间,虽不能确定本书究系何人所写,但观其所用之希伯来文甚妙,且屡以耶和华为神之名称,可知作是书者必为希伯来人。且关于物理学天文学等,皆能通晓,其文体或为诗歌,或为历史,或由历史演为诗歌,各国文字中,实罕有其匹。——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地位】 或以本书在圣经中是独立的。其出世最早,与他书不相关涉,所以订圣经者,有人将约伯书置于诗篇以后,且有人置于箴言以后。殊不知本书虽出世甚早,按其体裁论,当为诗歌中之一卷,且适为诗歌之第一本,恰好在诗篇以前,表明信徒遭遇苦难——约伯,即必祷求神——诗篇。或以本书为圣殿的廊子,可由此进入神的殿中。——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神藉苦难将美丽如花的约伯转变成果子】序:“美丽如花”,一位解经家用这句话充分描述了约伯在家破人亡之前的生活,他以前的确有像花一样的生活,华丽而吸引人,深深受到别人的羡慕和欣赏。可是,花的美丽和果实的美丽是两回事。人可以用审美观点来看花朵的可爱、外型和颜色,但实际上对鉴赏者本身没有太多的利益。只有花的果实才能真正满足人。为了结果子,总有一天必须牺牲它美丽的外貌;花瓣要凋落,变得光秃秃的。然而就在光秃中却结出果子来。这果子正是造物的主最终的目的。因为只有花的果实才能满足饥饿的人。(摘自:江——“奇哉,祂的作为”第27页)
【神的旨意】窝是老鹰在高处所筑的窝,申命记卅二章将神喻为老鹰,老鹰为了要保护小鹰,就在高处筑巢,并喂养小鹰,将窝筑在高处,实在又安全又温暖。但是,有一天老鹰要「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参申卅二11),正如忽然之间吹来一阵旋风,窝内的羽毛吹散,巢内的刺就刺在小鹰身上。
【写作背景】本书书名取自主角约伯,作者则不详。由于书中没有提到任何国家历史或世界大事,也没有论及以色列民族制度的资料,所以学者对本书的写作日期颇多推测。某些学者认为本书是以色列民族的早期作品;故事的发生远在列祖时代 (见伯一5注),初稿可能是在那时候完成,至于最终完成阶段则可能是在所罗门时代,因书中体裁接近当时盛行之智慧文学。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以本书为犹太人被掳后的作品。——《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虽然有关受苦的争论占了本书大部分的篇幅,但从神向约伯显现、答复他的疑问与约伯的响应看来,本书的宗旨乃是道出:人在苦难中,任何理性上对苦难来由的解释实在不能安慰受苦者,惟有与神面对面相交,人才能寻得平安满足,可以不为苦痛所困。换句话说,本书的重点不在神学问题的讨论,而是强调信仰的体验。——《串珠圣经注释》
【时间】一、约伯记中没有论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可能约伯是在摩西之前。并且(创十二50)中描述列祖的生活与态度和约伯记的记载很像,因此许多人相信约伯是在列祖时期的人物。二、传统认为约伯记也是摩西的著作,当然有人认为这是后期的作品。但以西结书提到约伯,公元前180年的便西拉智训更直接提到约伯记,因此约伯记绝对不可能比公元前180年更晚。
不过确定的著作日期相当难以决定。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约伯记的片断,第十一穴有约伯记的亚兰文意译本(他尔根译本),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于这个年代),译文与希伯来原文相当近似。四、约伯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的列祖时代,但一开始约伯记可能以口传或雏型记录的方式存在,真正成书的时间应该在比较晚期,亚兰文已经影响以色列人的时代了。── 蔡哲民《约伯记查经资料》
【作者】一、有许多人争论约伯是否是一个历史上的人,不过以西结书将约伯、但以理和挪亚相提并论(结十四20),显出以西结认为约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雅 五11)也显示出雅各认为约伯是实存的人。
二、公元前2000~1800年的马里列王表中就出现过「约伯」这个名字,公元前1400年的亚马拿时期也出现过这个名字。三、作者不明,有许多人有不同的推测,不过都没有明确的证据。作者希伯来文造诣深厚,熟悉外地(尤其是以东地)的地理,因此可能来自希伯来的上流阶层。── 蔡哲民《约伯记查经资料》
【信息】
一、本书讨论义人受苦的问题,也讨论神的公义与神的属性。
二、强调耶和华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约伯记挑战一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信仰,陈明苦难的原因不一定是「罪恶」,造物者不必然必须服膺因果律。约伯三友的信息,如今还常出现在许多正式的教导中,但约伯记的思想,却仍不断的提出控诉,控诉这种把复杂的人间事与造物者奥秘的存在简化成「赏善罚恶」的因果律。── 蔡哲民《约伯记查经资料》
【特点】
一、约伯记属于旧约智慧文学的一部分,约伯记、箴言、传道书组成旧约的智慧文学。
二、约伯记大部份是用诗歌的文体写成,整个故事的序言跟最后,是用散文的形式。
三、历代以来有许多人质疑过约伯记的统一性,例如有人认定「撒旦」是被掳归回以后形成的观念,因此是后来加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段幕后的记录,如果展开约伯的苦难呢?类似这些质疑常常都是用既有的成见套在约伯记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说约伯记是依赖任何其他的文件而发展出来的。整体而论,约伯记应该是具有统一性的著作,虽然形成著作的时间可能不短。四、本书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是没有出现在其他经卷的。五、本书使用了许多讥讽的表达方式。── 蔡哲民《约伯记查经资料》
壹、书名 本书像《约书亚记》、《路得记》一样,以书中主角的名字为书名。“约伯”的希伯来原文为()。有人从字根yb引出“被恨的人”或“受迫害者”的意思。英文书名job(应读为())乃取自希腊文()。中文依原文译音。 贰、作者
(一)有许多人争论约伯是否是一个历史上的人,不过以西结书将约伯、但以 理和挪亚相提并论 结 14:20 ,显出以西结认为约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 人。 雅 5:11 也显示出雅各认为约伯是实存的人。
(二)公元前2000-1800年的马里列王表中就出现过「约伯」这个名字,公元前1400年的亚马拿时期也出现过这个名字。
(三)作者不明,有许多人有不同的推测,不过都没有明确的证据。作者希伯来文造诣深厚,熟悉外地(尤其是以东地)的地理,因此可能来自希伯来 的上流阶层。── 蔡哲民等《约伯记查经资料》 本书的作者:以利户(伯32:4-6节,15-22节,36:1节,37:14节)自称是“我”
1、名字意思:神是主。2、他是“布西人”、“兰族”、“巴拉迦”的儿子:“巴拉迦”意思是“神所赐福的”。表明以利户有属灵的上辈带领,继承祖宗之信仰,满有能力且被圣灵感动而写成这卷约伯记。──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叁、写作时地
(一)约伯记中没有论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可能约伯是在摩西之前。并且 创 12:50 中描述列祖的生活与态度和约伯记的记载很像,因此许多人相信约伯是在列祖时期的人物。
(二)传统认为约伯记也是摩西的著作,当然有人认为这是后期的作品。但以 西结书提到约伯,公元前180年的便西拉智训更直接提到约伯记,因此 约伯记绝对不可能比公元前180年更晚。不过确定的著作日期相当难以 决定。
(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约伯记的片断,第十一穴有约伯记的亚兰文意译本 (他尔根译本),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于这个年代),译 文与希伯来原文相当近似。 (四)约伯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的列祖时代,但一开始约伯记可能以 口传或雏型记录的方式存在,真正成书的时间应该在比较晚期,亚兰文 已经影响以色列人的时代了。 “写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年写于乌斯地。── 蔡哲民等《约伯记查经资料》 1、时间极早:极可能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时候,最迟也不会在摩西之后。
①因书中主角约伯是乌斯人,而这“乌斯”是亚伯拉罕的侄儿(拿鹤之子——创22:20-21节)。作者以利户是布西人,这布西人是亚兰人的一个部族,而亚兰则是乌斯兄弟“基母利之子”(创22:21节)。并且提到三个朋友都是先祖时代的信仰哲士。
②约伯在本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1:5节),是神赐律法以前的事。
③约伯的三位朋友没有提到埃及的事,也没有引用律法及圣殿。
④约伯的年龄210岁(42:16节)这样的年龄在列祖时代才有。
⑤他有大批的牛羊、仆婢、骆驼,这是列祖时代的事。
⑥书中提到拜日、月的事,这是原始拜偶像的事(31:26-27)。
2、书中包括时间可能不到一年。──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肆、主旨要义
(一)本书讨论义人受苦的问题,也讨论神的公义与神的属性。
(二)强调耶和华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约伯记挑战一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信仰,陈明苦难的 原因不一定是「罪恶」,造物者不必然必须服膺因果律。约伯三友的信 息,如今还常出现在许多正式的教导中,但约伯记的思想,却仍不断的提出控诉,控诉这种把复杂的人间事与造物者奥秘的存在简化成「赏善 罚恶」的因果律。── 蔡哲民等《约伯记查经资料》 中心信息:(中心节:23:10节,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神借着苦难来把我们从完全被带到更完全的地步,所以信徒在苦境中要认识神,看见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柒、本书的特点 (一)约伯记属于旧约智慧文学的一部分,约伯记、箴言、传道书组成旧约的智慧文学。
(二)约伯记大部份是用诗歌的文体写成,整个故事的序言跟最后,是用散文的形式。
(三)历代以来有许多人质疑过约伯记的统一性,例如有人认定「撒旦」是被掳归回以后形成的观念,因此是后来加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段幕后的记录,如果展开约伯的苦难呢?类似这些质疑常常都是用既有的成见套在约伯记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说约伯记是依赖任何其他的文件而发展出来的。整体而论,约伯记应该是具有统一性的著作,虽然形成著作的时间可能不短。
(四)本书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是没有出现在其他经卷的。
(五)本书使用了许多讥讽的表达方式。── 蔡哲民等《约伯记查经资料》 本书的特点:
1、圣经中最早的一卷书:没有时代色彩,讲到人生在世的苦难(生、老、病、死),也讲到人生的命运,并面临的苦难,讲出神如何爱地上属于他的人。
2、文学体裁和结构是以诗和散文混合在一起的一卷书,前面的序和后面的跋是散文,中间是诗。表明神在约伯身上有诗一般的工作。弗2:10节,“工作”——“诗”。
3、本书以苦难作为出发点:叫我们看见神的工作,所以这个约伯并不是初信者,他在神面前已具有很高的地位,属灵生命已达到相当水平。4、圣经用字丰富:
①狮子:4:10-11节 用五个形容词(狮子、猛狮、少壮狮子、老狮子、母狮)
②陷阱:18:8-11节 用六种形容词(网、网罗、圈套、机关、活扣、羁伴)
③黑暗:用六种词
④人生的短暂:“梭”7:6节,“一口气”7:7节,“云彩”7:9节,“影子”8:9节,14:2节,“跑信的”9:25节,“如花割下”14:2节,“快船”9:26节,“急落抓食之鹰”39:27-30节,“递信的”9:25节(共享九个形容词)。⑤病的苦境:“满身毒疮”2:7节,“不住溃烂”7:5节,“流浓不止”2:7节,“遍满蛆虫”7:5节,“皮肤变黑”30:28节,“骨头极痛”30:17节,“全身发热”30:30节,“呼吸困难”9:18节,“口臭牙烂”19:17、20节,“不能睡眠”7:14节,“视觉衰退”16:16节,“全身消瘦”19:20节,“奇痒难当”2:8节。──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约伯记等五卷智慧书的灵训】
序言:约伯记是智慧书的第一卷,智慧书共有五卷,即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这五卷书与历史书不同,专论个人灵性之经历,由圣灵的感动写出个人对神的认识。因神是一切智慧的源头(箴1:7节,9:10节)。
这五卷智慧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人生往往会遇见苦难(约伯记),就去热切的祷告(诗篇),因着祷告,得着智慧(箴言),人得着智慧,就看透了世界(传道书),只有看透了世界的人,才能与主有亲密地交通(雅歌)。──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拾壹、内容大纲 分 段:
1、神工作的开始:1-2章 神以苦难作为他工作的起点,也就是神以他许可的旨意来达到他永远的旨意,把完全的约伯被带到更完全的地步。
2、约伯魂中的光景:3-31章 神藉他与三个朋友的辨论显明约伯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人。(3-31章约伯说“我”六百次左右)。甚至约伯最后在第29章中有42次“我”,30章中有54次“我”,31章中有63次“我”,他的自己完全显露出来。
3、约伯灵里的一个声音:32-37章:只有“约伯的话说完了”,他最后一次的回答用了159次“我”之后,他安静下来,再也没有办法解释苦难来由的时候,灵里就有声音出来向他解释。
4、约伯在神的光中:38-41章 只有神向他显现,才能得着约伯的心,使他悔改在神的面前。5、约伯的儿子名分:约伯的生命被带到更完全的地位,得着儿子的名分。42章,神工作的结果,约伯仆倒在神面前,并且为三位朋友代祷,生命达到成熟的地步,而得着双倍的福分。
以斯帖记是传奇,全书神字没有提。神在暗中作大事,拯救百姓脱辖制。
第一章至第十章
以斯帖记细读细记—-圣灵里的喜乐
教会的第一代都有主的同在,像韦斯利约翰就是第一代。可是没有多久以后,第二代就不见了。这就是整部教会的历史。
以斯帖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说,仇敌是怎样处心积虑的要消灭那个恢复的工作,仇敌巴不得在亚伯拉罕到大卫十四代、大卫到耶哥尼雅十四代,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但我们知道,最后弥赛亚能够降临,完全跟恢复有极大的关系。
以斯帖记,那是非常关键的一卷书。哈曼就是亚玛力人,他与末底改相争:末底改就代表圣灵。今天圣灵好像是在外面,肉体反而在我们里面掌权。我们这个人就是亚哈随鲁;什么时候我们把哈曼高举在上一顺着我们的肉体,迟早有一天他一定要扑灭所有属灵的生命和所有属灵的见证。末底改就在那里感动以斯帖;以斯帖就代表我们的灵,圣灵就在我们的里面来感动我们。
因着罪和死的律,就是哈曼所给我们的律,我们是死定了,但感谢主!生命圣灵的律却拯救了我们,叫我们完全得着释放!这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所以今天在主回来以前,在弥赛亚再来之前,
第一要恢复神的同在,第二要恢复神的见证。是祂生命圣灵的律,叫我们脱离罪和死的律,结果那属灵的生命和见证就得着保存,等到主回来时,它所遇见的乃是荣耀的教会。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到最后是庆祝普珥节。普珥节是快乐的节日,因为以色列人都得到释放了。所以有人说:到了将来新天新地的时候,犹太人会告诉我们:再也没有逾越节了,而普珥节还在。
撒但是何等的不甘心。起初他看见亚伯拉罕居然背叛了他们,离开了偶像世界到了迦南美地。他们千方百计把他的后裔再挪回巴比伦,以为从此以色列人就完全消失,就被同化和他们一模一样了。结果他想不到还有一班少数人,为着神的同在,为着神的见证,他们宁可为着弥赛亚回来而生活,又回到了荒凉、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在废墟上重建神的见证、重建神的同在。所以第一代回来了,不是说危险就没有了,撒但不要有见证的第二代。
如果我们体贴圣灵就是生命、平安,我们体贴肉体就是死;等到我们跟随圣灵时,生命圣灵的律就要叫我们脱离罪和死的律。整本旧约的历史给我们看见:生命的路线、君王的路线、恢复的路线。本书公认是圣经之一卷,而且它在犹太人中被认为非常重要,它在圣经中的地位仅次于五经。